在数智技术的驱动下,经济社会发展范式正在发生转型,工作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王建华教授在其《后工作中的高等教育》一文中指出,后工作社会正在来临,这一转型给高等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同时也促使高等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
文中深入剖析了工作社会向后工作社会转型的趋势。长期以来,工业社会所形成的工作伦理使得工作被神圣化,但这种工作社会背后隐藏着匮乏思维,导致工作异化和工作意义的丧失。后工作社会并非否定工作,而是强调工作对自我创造和自由发展以及社会运行的价值。在这一社会形态中,工作的内涵将被重新定义,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将受到更多关注。
在工作社会向后工作社会转型过程中,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就业人口达到顶峰,制造业工作流失加速,逆工业化和去专业化现象日益明显,传统的专业工作不断被自动化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取代。这使得以文凭为代表的人力资本贬值,高学历者就业愈发艰难,劳动力市场出现分化,社会不平等加剧。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范式与工业经济不同,它更倾向于精英经济,导致传统人力资本贬值,就业不稳定,高等教育与工作的绑定关系受到冲击。
面对后工作社会的来临,高等教育也要积极应对。高等教育应超越工具理性,回归教育本质和育人初心,从“为就业准备”“为工作服务”向适应“后生产”、引领“后工作”转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复杂和混乱范畴内的工作需求。同时,高等教育应推动工作文化和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能够适应非充分、不稳定就业的现实,逐渐放弃为工作做准备以及以专业化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人的认知能力和横向素养,以适应新经济的发展。
在这一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高等教育变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未来引导人的发展的后工作将比引导经济发展的工作更具吸引力,合作与团结将比竞争与竞技更具吸引力,我们应积极思考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后工作社会的需求,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高等教育研究》202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