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教育伦理研究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国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由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协办、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承办的“以教育家精神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和许多中小学校长等参加了论坛。
与会专家、教授围绕着如何以教育家精神推进我国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主要议题展开了深入和热烈的学术研讨。
为什么师德师风建设重要?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本陆教授认为,师德建设的核心宗旨,就是让教师的人性力量充分彰显,通过言传身教引领学生发展,使学生成长为人格健全、精神丰盈的现代人。应努力建设一种教师体面从教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氛围,让广大教师真正体验到教书育人的价值和尊严,从而唤醒教师内在的美好人性和人格力量,并在日常工作中把这种力量和温暖传递给所有学生。
怎样才有可能成为真正伟大的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德育研究所所长杜时忠教授认为,今日之中国,不仅需要成千上万的教育家,需要伟大的教育家,而且为教育家的出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条件。教育工作者只有回答时代之问,解决时代难题,凝聚并实践时代精神,才有可能成为真正伟大的教育家。教育管理者应如何践行和弘扬教育家精神?南京师范大学吴贻芳研究中心主任钱焕琦教授表示,教育管理者特别是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学校领导等要带头践行和弘扬教育家精神。
以教育家精神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需要怎么做?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王正平教授表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本质上是一种新时代教育伦理精神,它对当前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高位引领作用。师德建设需要从广大教师的实际职业道德状况和认识水平出发。以教育家精神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恪守师德底线,追求师德高尚的伦理导向。所谓恪守师德底线,就是要遵守“底线师德”,即遵守最起码、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师道德戒律和教师道德规范。
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