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坚持“五维发力” 加快推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发布者:徐月红发布时间:2023-09-11浏览次数:203

四川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体制机制,全要素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由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建立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牵头,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联动机制。二是优化重点基础学科布局。实施《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围绕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学、天文学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基础学科建设支持体系。三是加强基础学科专业建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先支持增列基础学科专业。四是加大招生指标投放力度。根据学校实际,适度增加开设基础学科专业院校的本科招生计划,并将增量计划主要用于基础学科专业,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后备人才储备。

  科学选才鉴才,全过程识别。一是加强招生宣传。积极落实“强基计划”,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搭建高校、招生考试机构、中学、学生及家长等多方沟通交流平台,开展面向考生和家长的政策解读和咨询指导。二是探索建立拔尖学生早期识别机制。实施“英才计划”,支持“双一流”高校在普通高中建立“英才计划”培养基地。三是拓展选才渠道。在高考录取、进校二次选拔、转专业、研究生考试等环节,创设多元渠道,多阶段、多方式发现真正对基础学科有志趣的优秀“苗子”进行培养。

  创新培养模式,全链条育才。一是强化创新思维。建设基础学科相关一流课程388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5门。二是优化培养机制。探索建立围绕重大科研任务的研究生招生培养机制、跨学科的学生联合培养模式,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创新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制”交叉融通的育人模式。三是深化科教融汇。推动高校强化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任务对接,开展基础研究重大协同攻关。四是加快基地建设。实施省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支持高校建立多方联动的协同工作机制,统筹优质资源,推动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

  建强师资队伍,全维度支持。一是完善人才引育政策。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举措》,对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在科研和人才项目申报评审中实行以实绩、贡献为重点的评价机制。二是加大青年人才发展支持力度。制定《四川省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整合设立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申报青年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三是完善教师发展激励机制。优化基础学科教师队伍结构,创新激励机制,聘请科研院所和企业优秀人才参与教学,支持高校培养造就新时代“大先生”。

深化交流合作,全方位拓展。一是优化交流机制。重点支持鼓励高校师生赴国内外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基础学科领域研究与学习。二是加强资源建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努力构建国内外双向互动培养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支持相关高校与国外高水平高校在基础学科相关领域开展合作办学、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等合作,进一步为学生接触国际学术前沿、掌握学科最新动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来源: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