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超越工作至上:后工作时代高等教育经历的反思与重构

发布者:徐月红发布时间:2025-03-31浏览次数:10

在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工作世界正经历深刻变革,逐渐迈入后工作时代。这一转型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南京师范大学周恬恬、王建华在其文章《超越工作至上:后工作时代高等教育经历的反思与重构》一文中,深入剖析了当下的形势,并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后工作时代,工作模式发生巨大转变。平台型工作等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它们在创造就业机会、满足青年个性化就业需求的同时,也存在去技能化、就业权益难保障等问题。与此同时,体制内就业偏好愈发明显,高校毕业生为求稳定,纷纷投身“考公”“考编”大军,这一现象不仅加剧了体制内就业竞争,还对高等教育选择与经历产生深远影响。

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经历呈现出独特特征。资格化过程中,升学导向的学术化使得学历竞赛愈演愈烈,就业导向的技能化又面临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困境。社会化方面,一般社会化的“悬浮”让大学生在身份认同和职业规划上充满迷茫,而专业社会化则呈现出多元态势,研究生的职业选择更加丰富。主体化层面,市场化自由叙事与“高中化”规训叙事并存,大学生在消费主义和严格规训的矛盾中,难以实现真正的自我探索。

面对这些现状,重构高等教育经历迫在眉睫。研究建议,要形塑多元的能力资格,不再将高等教育资格化局限于学历和传统就业能力,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让教育资格化服务于“全人发展”。在教育目标上,应超越单一的工作目标,引导学生跳出“教育-工作”的固有思维,积极构建多元的发展路径,拓展实现个体价值的空间。同时,重构主体的意义叙事,扭转高等教育过度功利化的倾向,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塑造与成长。

这一研究成果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高等教育在未来也要更好地适应后工作时代的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变革、具备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摘编自《中国高教研究》2025年第3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