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教育强国“六大特质”的内涵释义、逻辑关联与彰显之道

发布者:徐月红发布时间:2025-02-09浏览次数:10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建设教育强国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阙明坤和余蕊在其文章《教育强国“六大特质”的内涵释义、逻辑关联与彰显之道》一文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教育强国“六大特质”展开深入探讨,为理解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全面且深刻的视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这“六大特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框架。

思政引领力作为教育事业的生命线,决定着教育强国的发展方向,为其他特质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人才竞争力是教育强国的核心,是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体现,为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撑力则是教育强国的引擎,通过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促进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民生保障力是教育强国的基础,聚焦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社会协同力作为教育强国的枢纽,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教育与社会各领域协同发展。国际影响力是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展示着国家教育实力,提升我国在全球教育领域的话语权。

文章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础教育是基点。在迈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征程中,需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基础教育的“六大特质”。具体而言,要以党建思政为保障,创新思政教育,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五育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以科学教育为驱动,构建“大科学教育”格局,发展STEM教育;以优质均衡为方向,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解决教育民生难题;以家校社联动为纽带,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对外开放为契机,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基础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文章为我国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对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2035年教育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摘编自《中国教育学刊》2025年第1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