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动能——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取向与基本路径

发布者:徐月红发布时间:2025-01-22浏览次数:10

在教育领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发表的《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动能——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取向与基本路径》一文,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这篇文章深入剖析了教育创新在教育改革与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为教育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考方向与实践指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将教育创新作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目标任务的动能,这一举措意义深远。从功能拓展来看,教育创新已从过去社会发展的助推力,转变为如今提升整体创新效能的关键力量。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相比,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教育创新的定位、任务与目标指向、战略方针与突破口都进行了重大调整,充分体现出教育创新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其对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作用。

在现实诉求方面,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急需教育创新。当前,教育创新能力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尚不匹配,教育领域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同时,工业化时代形成的传统教育模式已成为制约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建设的瓶颈,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现有教育体制机制和教学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教育创新迫在眉睫。

回顾历史,创新始终贯穿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历程。在基础教育领域,分级办学管理体制改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素质教育推进以及当下的扩优提质改革等,都是教育创新的生动实践。在高等教育领域,学科专业调整、办学格局优化、“两包” 到 “两自” 改革以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等,也彰显了教育创新的力量。而教育政策方面,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更是教育创新的成功范例,为教育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教育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这不仅是教育的社会责任,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它涉及教育理念、评价模式、教师角色等多方面的变革;二是以教育创新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教育要积极融入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其提供全方位支持。此次会议还赋予教育创新新特点。一方面,教育创新是对教育的系统性变革、整体性创新和综合性创新,需从历史眼光、教育因素重组和原始创新等多方面发力,推动中国教育进入新阶段;另一方面,教育创新体现为新教育质量观的创建,教育要突破传统局限,关注社会需求,建立新的质量评价标准,以适应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为实现教育创新,文中也提出了新思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科学革命的发生依赖新一代人的培养,小学教育作为培养“一代新人” 的起点,要注重科学观和科学世界观的培养。教育综合改革也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新形式组合教育理念和资源、连接看似无关事物、重塑教育目标等途径,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创新是推动教育改革、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动力。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教育工作者应深入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教育创新理念,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而努力奋斗。

摘编自《教育研究》2025年第1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