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代中国大学的使命与担当

发布者:徐月红发布时间:2025-01-01浏览次数:10

现如今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发展紧密联系,高等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理所当然要成为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南京大学的龚放教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代中国大学的使命与担当》一文中深入解读了高等教育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作用,引发了学界的深刻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概念,为经济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其影响也深刻波及教育领域。从历史发展来看,高等教育从社会边缘逐渐走向中心,大学角色不断演变。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学术精英,而如今大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生产要素之一”。这一转变体现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其功能更加多元。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进程中,研究型大学承担着先锋队和主力军的重任。龚放教授强调,重大原始创新和学科交叉创新依赖研究型大学,因其在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领域具备天然优势。同时,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大学需创新人才培养范式,为新兴产业提供多样化高素质劳动力。此外,培养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未来企业家也是大学面临的全新课题,这对提升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理念对大学的使命与担当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不仅要在科技创新上发力,更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等方面积极变革,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和创新成果的需求。

文章对于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探讨,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引发了教育界对大学使命与担当的进一步思考。

摘编自《江苏高教》2024年第12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