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高等教育学如何走向“成熟”

发布者:徐月红发布时间:2024-12-05浏览次数:10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备受关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邬大光等人在《高等教育学如何走向“成熟”》的研究中指出,高等教育学作为我国独有的学科,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距离“成熟”还有一定距离。

高等教育学在我国已有 40 年学科史,其发展得益于我国学科建设制度,已基本具备学科建制要素。然而,目前高等教育学对实践的解释力下降,难以应对新现象和特殊现象,如创新创业教育、马丁·特罗大众化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等。在实践指导方面,对微观层面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等作用不明显。对未来实践的引领性也不强,如在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方面缺乏前瞻性判断。

造成高等教育学“不成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产生初期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包括知识积累基于办学者个人体验学科历史短暂理论体系脱胎于普通教育学缺乏自主性。后天发展“营养不良”问题包括自主实践缺乏理论体系建构不足常依赖西方理论解释中国实践。发展模式存在“路径依赖”,在制度、话语和理论上过度借鉴国外,缺乏创新。发展环境面临“外部压力”学科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导致过度追求量化指标,偏离长远目标。

成熟的高等教育学应紧贴时代发展并启蒙高等教育现实,重新认识高等教育活动;既要观照利益相关者又要超越利益相关者,平衡各方诉求;既能解释又能引领高等教育实践,增强解释力与指导力;既要扎根中国又要与西方平等对话,立足国情,提炼中国经验,增强研究自主性,讲好中国故事。

任何学科成熟是逐步发展的过程,我们应正视高等教育学的不成熟,给予其足够时间和支持。高等教育学是一个应用性强、高度跨学科、受本土文化和技术影响的学科高等教育学的成熟就是要解释、指导和引领中国高等教育实践。

摘编自《中国高教研究》2024年05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