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在武汉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30周年之际,《武汉大学数智教育白皮书·数智人才培养篇》(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
白皮书从介绍数智教育概况入手,充分调研并分析了国内外高校数智人才的培养现状和显著差异,并以翔实的数据与案例总结武汉大学数智教育的优势与特色。
武汉大学具有支撑数智人才培养的全栈强势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等,这些学科均具有较强实力。武汉大学具备数智人才培养的丰富经验和良好基础:完善的通识教育体系、丰富的数智人才培养资源,这些为数智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进一步分析了武汉大学数智教育目前存在的挑战。由此,提出建设具有武汉大学特色的一体化数智人才培养体系。
武汉大学遵循“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分类培养、稳步推进”方针,制定全校一体化的数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案,力争做到数据科学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的专业与学生全覆盖。武汉大学将以“五数一体”的培养思路推动全校数智人才培养的融合贯通,即“以数字思维的培养为根基、数字素养的锻造为拓展、数智课程的凝练为要点、数智人才的分类为依托、数智平台的打造为保障”。
培养方案将数智人才培养分为“通识、赋能、应用、专业”四个类型,采取“分类+梯度”模块化选课、“融通+创新”灵活性设课、“基础+场景”差异化授课的体系化分类培养思路,将全校数据科学核心课程统一为18门,以求解决专业培养差异化与知识学习统一化之间的矛盾,既可以推动数据科学与各个专业的交叉融合,又可以利用全校资源,从而有序推进各个专业的数智化培养。
培养方案涵盖数字思维、数字素养、数智课程、数智人才和数智平台的总体培养目标与思路,支持本科、专业型硕士和博士三个学历层次,“通识型、赋能型、应用型、专业型”四类人才,以及自然科学、地理空间、健康医疗、工业生产、金融商务、城乡政务、法务舆情、人文社会八大领域不同场景的人才培养。
武汉大学数智人才培养方案将按照“学生(主体)全覆盖、课程(客体)全校选、资源(载体)全校用、教学(本体)全数智、专业(实体)全融合”的“五体驱动”全面推进落实。充分利用教研相长的导师资源、产教融合的行业资源与科教一体的研究资源,助推基于“三教融合”的数智人才全方位培养。
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介绍,未来,武汉大学还将有组织开展数智教育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领域的改革探索,充分凝练并展现武汉大学在数智化领域的重要成果,进一步利用数智化推动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为我国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摘编自: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