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高教研究科研论文

发布者:徐月红发布时间:2018-10-25浏览次数:1124

[1]吴立保.学习范式下的教师发展:理论模式与组织建设[J]. 教育研究,2017,04.

[2吴立保,吴政,邱章强.知识生产模式现代转型视角下的一流学科建设研究[J]. 江苏高教,2017,04.

[3]吴立保.“学习范式下美国本科教育改革的经验及其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2017,10.

[4]吴立保,茆容英(学生),吴政(学生).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缘起、困境与策略 [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04.

[5]吴立保.“学习范式下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经验及启示[J]. 《现代大学教育》,2017,06.

[6]吴立保,王达(学生),孙薇.大学共同治理的行动结构与路径选择:基于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J]. 教育发展研究,2017,05.

[7]李廉水,盛济川.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结构研究[J]. 阅江学刊,2017,01.

[8]朱庆峰.以行业特色大学为借鉴培养社会适应性人才路径探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7,03.

[9]邢纪红(外校),龚惠群.高校原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南京高校的实证研究[J]. 江苏高教,2017,03.

[10]孙薇,张敏(学生).专业硕士复合型人才培养:理论模式与实践探索[J]. 江苏高教,2017,06.

[11]孙薇,于翔(学生).“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 阅江学刊,2017,12.

[12]孙薇,朱依阳(学生).非正规就业大学生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 大学,2017,09.

[13]孙薇,于翔(学生).大学内部治理的国际比较与本土构建[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17,06.

[14]孙薇,单诗琪(学生).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与学生满意度研究[J]. 科教文汇,2017,10.

[15]孙薇,于翔(学生).高校内部治理的学生参与机制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8.

[16]钱春霞.优秀贫困大学生的成长特征及其教育启示[J]. 阅江学刊,2017, 05.

[17]岳爱武,张尹(学生).文化自信:厚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底气[J]. 江苏高教,2017,10.

[18]岳爱武.“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路径探究[J]. 改革与开放,2017,06.

[19]何亚群,张建伟.整体性治理: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理性选择[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02.

[20]孙慧莉,李晓霞(学生).江苏省来华学历生与非学历生择校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J]. 中国成人教育,2017,01.

[21]鹿丰玲,李玉萍(外校),王常柱(外校).大学教师的学术职业及其践行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6.

[22]邱章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为例[J]. 盐城工学院学报,2017,04:63-66.

[23]邱章强.创新视野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17,06:89-91.

[24]蒋莹,张富宇(学生).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以压力应对方式为调节变量[J]. 现代商业,2017,21.

[25]陈涛.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学生创业意愿调查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2017,02.

[26]方艳,凌小舒(学生),秦艺舒(学生).大学生选课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信大为例[J]. 才智,2017,04.

[27]杨娜,张叶晖.关于水文与气象交叉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 时代教育,2017,09.

[28]胡泽文,朱晓东,刘硕(学生).“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J]. 考试周刊,2017,68.

[29]张静云.浅谈新形势下大众教育化高校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工作的开展重点[J]. 南京师大学报,2017.

[30]施威,孙梦迪(学生).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构建[J]. 科技创新导报,2017,29.231-232.

[31]丁枝秀.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建设问题与策略分析[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06.

[32]盛济川.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机制的改革路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46:19-20.

[33]朱芳毅.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路径[J]. 西部素质教育,2017,22:112.

[34]高阳.高校艺术实践课程研究性教学中学生素质培养[J].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44-45.

[35]孙芬.大学生满意度水平、差异性分析与建议[J]. 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06:98-100.

[36]龚惠群.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南京高校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 教育观察,2017,23.

[37]谢治菊(外校),李小勇(外校),刘毅庭.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及其对就业的影响——基于8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 复旦教育论坛,2017,85.

[38]吴琴,吴大中,吴昕芸.高校专业硕士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7,02.85 87

[39]孙慧莉,李忠明.来华学历生择校影响因素及择校途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高教探索,2017,08.

[40]屠羽(学生),彭本红.双重社会资本、二元学习与平台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6.

[41]王亚明(外校),徐骏.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平等的实现方式——就近入学自主择校的平衡进路为视角[J]. 社会科学战线,2017,10.

[42]蒋莹,朱庆峰,陆天翼(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价值感与角色认同的关系研究[J]. 阅江学刊,2017,01:55-62.

[43]张军,张平(学生).自我发展理论下的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 安徽文学,2017,02.

[44]陈涛,唐丹(学生).大学生创业教育认知与创业意愿差异性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1.

[45]刘军,曲晨瑶(学生),杨浩昌(外校).海外高端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基于青年千人计划引进人才的分析[J]. 阅江学刊,2017,04:76-85.

[46]姚晖,张梁(学生).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我国高等院校科研绩效评价[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7,06:593-599.